摘要:这是个神奇的喷雾剂,直径只有一元硬币大小,却可以分别喷出生理盐水、碘伏和液体创可贴,随时随地用来处理小伤口。
现代快报讯(通讯员 郑菁菁 吴奕 记者 林清智)“这是个神奇的喷雾剂,直径只有一元硬币大小,却可以分别喷出生理盐水、碘伏和液体创可贴,随时随地用来处理小伤口。”通过电脑屏幕上变幻着的效果图和设计思路,江苏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大四学生焦成介绍着他的“口袋急救箱”。近日,这个专门为环卫工人处理伤口设计的产品,从420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,让焦成拿下“2016年首届金箍棒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”二等奖,他也成为所有获奖选手中仅有的三名学生之一,获得了10万元现金奖励。
“设计小巧,实用性强,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前景。”大赛评委给予了这样的评价。
把急救箱装进口袋里,灵感来自一份课堂作业
把急救箱装进口袋里,这样的灵感的源泉来自于一份课堂作业——在三年级的产品设计课程上,任课老师要求以“寻找生活中的设计点”为题完成一件设计作品。
生活中的设计点那么多,从哪下手呢?偶然间,教室外的一只垃圾桶吸引了焦成的注意。
这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垃圾桶,里面塞满了各种生活垃圾。焦成一下子从垃圾桶联想到了环卫工人,“这群城市美容师为城市的清洁和卫生默默奉献,在繁忙的工作中会不会遇到一些小麻烦?我的设计能不能帮助他们? ”
有了目标,焦成开始上网搜索有关环卫工人的各种信息,从微电影到新闻事件、从采访视频到调查问卷,他试图从中找寻设计灵感。
焦成甚至还手绘了一张环卫工人的工作流程图,从凌晨5点出班到晚上10点下班,他详细记录了每个时间节点环卫工人可能会遇到的事情。
“看到环卫工人经常来不及吃饭,我就想设计一个方便携带的饭盒;看到他们一整天都没法和家人联系,又想着设计一个即时通信工具……”脑洞大开的焦成甚至还想设计一个机器人,来协助环卫工人干活。
然而,焦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段采访视频,“环卫阿姨被垃圾中的碎玻璃割破了手,她很随意地用自来水冲洗了下,笑着说这是家常便饭的事儿。”
在脏乱的工作环境中,垃圾携带的细菌极易造成伤口感染,想到这,“急救箱”三个字一下子出现在了焦成的脑中,他决定要设计一款方便环卫工人携带和使用的急救箱,并且让这个设计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。
既实用又便捷,他仅用3星期就设计出来
调研只是所有设计的第一步,焦成还搜集了很多资料,了解环卫工人的性别、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的比例,详细地分析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。
“在环卫工人中,年长的女性占多数,她们体力较弱,受教育程度不高,这就要求我设计的急救箱不能过于繁琐,要方便携带和操作。” 有了调研的基础,焦成开始着手设计急救箱的外形和功能。在第一次设计方案中,他将急救箱做成了胶囊型,每个部分之间通过磁力连接,里面装有处理伤口的不同药品。不使用时急救箱可以挂在环卫三轮车侧面。考虑到有些工人是在夜间工作,焦成还给急救箱设计了一个灯,为工人受伤后提供照明。
考虑得这么周到,焦成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,导师沙春发却提出了异议,“急救箱的体积能不能再缩小?最好能随身携带。药品功能很强大,全部都用得上么?实用性还要再增强。”
焦成走访了多家药店,去了解市面上急救箱的情况,他发现果然如老师所说,急救箱内容丰富但并不实用,很多是环卫工人受伤时用不到的东西,使用时还需翻找,对已经受伤的工人来说很不方便。
“处理小伤口,仅仅需要清洗、消毒、包扎三个程序。”焦成把这三种需求加入到新的设计方案里,摒弃了其他繁琐的步骤,最终改进的作品只有9厘米的长度,并因超强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获得了一致好评。
从有想法到完成设计,焦成仅仅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。“这次获奖是我没料到的,算是给了我更大的鼓励和动力去设计出更好的作品。”
小伙平时就爱设计
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焦成平时话不多,他从中学起就开始学习画画,但起初他对设计并没有什么兴趣,上大学后学习了这门专业他猜真正爱上了它。
焦成说,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的“无意识设计”给了他很多启发。
“设计并不要求是全新的,而是要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,把这些细节放大,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,这种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。”焦成把这种设计方式定为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:精炼,简洁,便利,努力将设计融入生活。
生活中,焦成喜欢画画水彩、手绘设计图,有点小懒的他觉得拖行李箱很麻烦,就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手设计了一款能用手机操作移动的行李箱;宿舍里同学使用插座经常“撞车”,他就想着设计一个多功能插座,可以解决全宿舍所有同学的用电问题。他认为,“设计并不需要多么强的科学性,设计其实就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,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它,仅此而已。”